|
|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八十七) 由多主棒孢引起的黄瓜茎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
张自心1 李盼亮2 王莹莹2 傅俊范1* 李宝聚2* |
1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
|
|
摘要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是一
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美国、德国、巴拿马、
韩国、新西兰、西印度群岛等地均有发生和报道。
1960 年在我国江西省首次发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
迄今为止,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遍及全国,在温室、露
地均有发生且不断加重。黄瓜棒孢叶斑病成为我国
黄瓜栽培中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田间叶片发病率为
10%~25%,严重时可达70%,甚至100%。各地
的研究报道也主要局限于多主棒孢对黄瓜叶片的侵
染,如辽宁海城、河北青县、豫东地区等地,而未
见该病菌对黄瓜茎部侵染的详细报道。2008~2009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
组在山东、辽宁蔬菜保护地田间调查曾观察到多主
棒孢侵染茄子茎秆的田间症状。
2014 年以来,课题组在广东茂名、山东寿光、山东
兰陵等地的黄瓜产区调查时发现,黄瓜茎部有被多
主棒孢侵染的现象,且为害日益加重;引起的黄瓜
棒孢茎腐病田间发病严重,部分田块发病率达50%
以上。
|
|
收稿日期: 2015-09-18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1888),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
系项目(CARS-25) |
作者简介: 张自心,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植物病理学,E-mail:973735442@
qq.com |
[1] |
李 倩,杨建国*,汪端华,吴双花,王 鑫. 中国南瓜强雌性状的遗传分析[J]. 中国蔬菜, 2023, 1(2): 40-44. |
[2] |
招洁欣,黄 越,贺梅英*,杨 暹. 中国蔬菜出口美国现状和竞争力分析[J]. 中国蔬菜, 2023, 1(2): 1-6. |
[3] |
李光集. 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下蔬菜供应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 中国蔬菜, 2023, 1(2): 11-15. |
[4] |
程国亭,王延峰,姜文婷,林金水,冯晓东,常海飞,乔宏喜,梁 燕. 设施番茄土壤障碍综合防控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 2023, 1(2): 16-24. |
[5] |
李 伟,卜慧琳,贺雪琴,陈 慧,潘 凯*. 69 份分蘖洋葱种质资源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J]. 中国蔬菜, 2023, 1(2): 25-33. |
[6] |
张 黎,郑军伟,方 娜,张晓静,吴焕章,周辉玲,张晓炎,王少波,周建华*. 大棚羊肚菌—口感型番茄轮作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 2023, 1(2): 128-130. |
[7] |
周向阳1,沈 辰1,张 晶1,程国栋1,邢丽玮1,刘洪义2,吴建寨1*. 2022年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和2023 年展望[J]. 中国蔬菜, 2023, 1(2): 7-10. |
[8] |
苏文悦1,李 鑫1,褚雄燕2,包 才2,何旻霞2,黄泽军1,国艳梅1,王孝宣1,杜永臣1,刘 磊1,李君明1*. 醋栗番茄核心种质芽期耐盐性评价[J]. 中国蔬菜, 2023, 1(2): 34-39. |
[9] |
王乙丁1,2,蒋欣梅1,2,佟雪姣1,2,刘在民1,2,李沛歆1,2,孙 颖1,2,于锡宏1,2*,程 瑶1,2*. 短日照对北方温室茎瘤芥生长及瘤茎膨大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23, 1(2): 57-62. |
[10] |
刘义玲1,王子聪1,余朝阁1,郑淑荣2,张华仁2,孙周平1,田素博3*. 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十四)日光温室辣椒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J]. 中国蔬菜, 2023, 1(2): 115-120. |
[11] |
宋梦圆,宁国法,田永强,高丽红*. 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J]. 中国蔬菜, 2023, 1(2): 45-50. |
[12] |
贾姊薇1,2,王丽萍1*,季延海2,3,王学瑾2,3,武占会2,3,王素娜1,王 星1,梁 浩2,3*. 营养液臭氧消毒频次对水培苗用大白菜[J]. 中国蔬菜, 2023, 1(2): 51-56. |
[13] |
邸垫平,孙祥瑞,张爱红,杨 菲. 塑料大棚青花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 2023, 1(2): 123-124. |
[14] |
王卓妮1,2☆,覃艮红1☆,王 丽1,侯 珲1,袁洪波1,周厚成1,巩文峰2*,涂洪涛1*. 草莓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效[J]. 中国蔬菜, 2023, 1(2): 63-71. |
[15] |
陈 乐,苗则彦,孙柏欣,赵 杨*. 辽宁省香葱灰霉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蔬菜, 2023, 1(2): 72-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