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09-09-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赵 娟; 王立浩* 云兴福 张宝玺
    中国蔬菜. 2009, 1(18):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花叶病毒(CMV)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回顾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种质资源研究、抗病育种以及相关分子标记和数量遗传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展望了我国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育种的发展方向。
  • 试验研究
  • 杨明惠 陈海丽 唐晓伟 朱月林 刘明池*
    中国蔬菜. 2009, 1(18): 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佳粉15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秋冬茬、春茬两个不同栽培季节日光温室内营养液栽培的番茄成熟果实中主要芳香物质、脂肪酸含量及脂氧合酶活性的差异。研究发现:秋冬茬番茄果实中脂肪酸含量高于春茬,而春茬番茄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秋冬茬。在秋冬茬和春茬番茄果实中分别检测到37种和48种芳香物质,其中秋冬茬番茄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仅为304.58 μg·kg-1,而春茬番茄果实中含量高达702.39 μg·kg-1,是秋冬茬的2.3倍。结果表明,春茬番茄果实风味明显好于秋冬茬。
  • Mohammad Daoud Eliassi 沈火林* 杨文才* 谭芳 王帅 郭爽
    中国蔬菜. 2009, 1(18): 1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6个不同基因型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子叶、下胚轴、去除生长点并带下胚轴和各切去一半的两片子叶、去除生长点并带下胚轴和半片子叶为外植体,分别培养在附加不同激素和 AgNO3 的MB5和MS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基因型、外植体、激素配比和AgNO3等对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和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以MB5+2.0 mg·L-1 TDZ+1.0 mg·L-1 IAA+4 mg·L-1 AgNO3培养基最佳,诱导率最高可达100 %。而芽伸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B5+3.0 mg·L-1 6-BA+0.5 mg·L-1 IAA+5.0 mg·L-1 AgNO3+2.0 mg·L-1 GA3,最高伸长率可达87.5 %。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1 IAA+0.1 mg·L-1 NAA,生根率均达100 %。不同的外植体类型具有不同的不定芽诱导和芽伸长的能力,以去除生长点并带下胚轴和各切除一半的两片子叶作外植体时的诱导效果最好。用50对SSR引物检测再生植株,其中86株伏地尖的再生植株和对照植株间均没有扩增出差异条带,而茄门再生植株的SSR检测结果有12对引物表现多样性。
  • 王明霞 严从生 江海坤 董言香 方凌 张其安
    中国蔬菜. 2009, 1(18):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前人研究获得的2对与番茄根结线虫病基因(Mi)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5份番茄材料进行苗期抗根结线虫病鉴定,以检测其在育种实践中的有效性。结合室内分子标记鉴定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免疫的材料1份,高抗根结线虫病的材料3份,感根结线虫病的材料11份。结果表明,引物SCAR1和SCAR2均能检测出抗根结线虫病的特异条带,但SCAR1标记与苗期人工接种的病情指数表现出更大的相关性。说明SCAR1标记更适合应用于番茄抗根结线虫病的辅助选择中。
  • 沈镝 李宝聚 李锡香 宋江萍 石延霞 王海平
    中国蔬菜. 2009, 1(18):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采集自全国的26个灰霉病菌株,采用苗期菌片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两个黄瓜纯系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了不同灰霉病菌株对黄瓜品系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灰霉病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平均病斑面积在0~556.15 mm2之间。部分菌株对黄瓜不同基因型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离体叶片接种法的鉴定结果与苗期菌片接种法基本一致。
  • 李长松 张眉 李林* 李凡 齐军山 徐作珽 张博
    中国蔬菜. 2009, 1(18):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在山东省的为害、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 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引起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 Curt)Wei.〕。室内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3 %戊唑醇悬浮剂和33.5 %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49 %。
  • 孙炳剑 袁虹霞 李宇 邢小萍 李洪连
    中国蔬菜. 2009, 1(18):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盆栽和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未腐熟麦糠和腐熟麦糠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以土壤混施2 %腐熟麦糠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好,达到54.86 %,与1.8 %阿维菌素EC 3 000倍液灌根100 mL·盆-1防治效果(54.09 %)相当。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沟施腐熟麦糠400 g·m-2、1.8 %阿维菌素EC 3 000倍液灌根1 200 mL·m-2、沟施腐熟麦糠200 g·m-2和沟施未腐熟麦糠400 g·m-2 4个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8.60 %、73.53 %、68.47 %和68.47 %。各处理对黄瓜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沟施腐熟麦糠400 g·m-2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腐熟麦糠与腐熟豆秸、腐熟花生壳混合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沟施腐熟麦糠+腐熟豆秸200 g·m-2、沟施腐熟麦糠+腐熟花生壳200 g·m-2的防治效果与沟施腐熟麦糠400 g·m-2的处理无显著差异,防治效果分别为55.91 %、53.76 %和56.99 %。
  • 赵秀娟;张衍荣
    中国蔬菜. 2009, 1(18):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p-HB)对豇豆枯萎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挑战接种后对幼苗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p-HB对豇豆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而中、高浓度(5.0、10.0 mmol·L-1)p-HB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在1.0~10.0mmol·L-1范围内,p-HB 随着浓度的升高对豇豆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1.0~10.0 mmol·L-1的p-HB均能降低幼苗的发病率,尤其是浓度为10.0 mmol·L-1时,能显著降低幼苗的发病率。
  • 论文
  • 侯永侠 周宝利* 吴晓玲
    中国蔬菜. 2009, 1(18):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特大茄门甜椒、特选牛角王、朝天椒3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在连作3 a的土壤上栽培,研究不同品种抗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连作土壤对辣椒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有抑制作用。3个品种中以特选牛角王抗连作障碍能力较强,单株产量减少2.45 %,朝天椒抗性最差,单株产量减少14.8 %。特大茄门甜椒抗性居中。
  • 邓耀华 熊艺 周国林 汪爱华
    中国蔬菜. 2009, 1(18):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编号为12、22的甘蓝材料(F1)经小孢子培养得到的植株为试材,先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供试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再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已通过倍性鉴定的双单倍体与单倍体的气孔保卫细胞,以测定其大小与叶绿体数。结果表明: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与甘蓝倍性高低呈正比关系,甘蓝双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变异幅度为12~17,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变异幅度为6~10;同一材料双单倍体与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比值≈2,两者数值差异非常显著直观,易于辨别。因此观测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是鉴定甘蓝小孢子植株倍性的简易有效手段。
  • 毛丽萍; 任君 郭尚 孙忠富
    中国蔬菜. 2009, 1(18):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葫芦品种超越206(耐寒型)、特早王(中间类型)、早青一代(耐寒性弱)为试材研究了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POD和CAT活性升高,但SOD活性降低,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增加。各项指标在临界低温(10 ℃/5 ℃)比偏低温(15 ℃/10 ℃)处理时变幅大,偏弱光(50 μmol·m-2·s-1)比临界弱光(30 μmol·m-2·s-1)处理时变幅大,温度影响大于光照影响。SOD、POD、CAT活性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临界低温偏弱光胁迫(10 ℃/15 ℃,50 μmol·m-2·s-1)对西葫芦幼苗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西葫芦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超越206比早青一代和特早王耐低温弱光,适宜日光温室冬春季节栽培。
  • 试验研究
  • 初宇 杜清福 王建华*
    中国蔬菜. 2009, 1(18):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比较大白菜、黄瓜和萝卜种子发芽过程中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研究了不同浓度铅溶液胁迫对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铅处理对大白菜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黄瓜、萝卜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尤其对3种蔬菜种子的胚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胚根变短、变小,甚至畸形、褐化坏死。进一步的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根尖生长锥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变短、变粗、畸形,根尖细胞变短、变小。通过比较胚根生长的抑制指数,3种蔬菜种子对铅胁迫的耐受性依次为萝卜>黄瓜>大白菜。
  • 论文
  • 卢翠华 石瑛 邸宏 张丽莉
    中国蔬菜. 2009, 1(18):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铃薯四倍体栽培品种讷16、波C、克新13号和扎列娃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药培养的效率及再生植株的鉴定。结果表明:花蕾外部形态与小孢子的发育阶段呈对应关系,可据此确定取材时期;讷16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分别达到27.60 %和6.04 %;双单倍体植株的生长势、叶色、薯形等性状与亲本差异明显。
  • 试验研究
  • 周林; 黄金艳; 覃斯华 韩金星; 李文信 洪日新 何毅 李天艳 樊学军
    中国蔬菜. 2009, 1(18):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种基因型材料的西瓜无菌苗子叶节为试材,对诱导不定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瓜子叶节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子叶节比子叶诱导不定芽的效果好;3种基因型材料之间诱导效果有显著差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AA 0.3 mg·L-1
  • 陈立新 尤海波 刘力勇
    中国蔬菜. 2009, 1(18): 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果型黄瓜迷你4号为试材,采用长季节无土栽培,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和落蔓方式对水果型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泥炭∶鸡粪∶蛭石=3 V∶2 V∶1 V的基质配比,顺蔓、保留15片功能叶片的落蔓方式,植株生长旺盛,产量较高。
  • 品种选育
  • 刘晓晖 闻凤英 赵冰 罗智敏 王超楠
    中国蔬菜. 2009, 1(18):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津秋606是由自交不亲和系H79和J185配制而成的秋早熟直筒叠抱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65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37 cm,开展度59 cm,球高30 cm,球径16 cm,叶球质量2.0 kg;叶深绿色,外叶稍皱,帮浅绿色;结球紧实,叶球筒形、顶部叠抱。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显示,津秋606对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的抗性较对照小杂60强。商品品质和口感品质均好,粗纤维含量少。每667 m2净菜产量5 000 kg左右。
  • 杨晓云 张淑霞 张清霞 司朝光 王媛
    中国蔬菜. 2009, 1(18):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研春白1号是由不育系A29和自交不亲和系A-21-7-13-s-1配制而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60 d(天)左右,耐抽薹,株高约36 cm,开展度约55 cm。外叶上冲,叶深绿色,球叶合抱,叶球呈炮弹形,球形指数1.5,单球质量2.0~2.5 kg。每667 m2净菜产量约7 000 kg,净菜率65.4 %。已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南、贵州、云南等地推广300 hm2
  • 毛浩量 彭刚 张勇 王柏柯 甘忠祥 张贵仁 余庆辉
    中国蔬菜. 2009, 1(18):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屯河8号是利用美国引进加工番茄品种分离选育的自交系N-375和N-47配制的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为自封顶类型,生长势强,果实长圆形,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8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54 %,番茄红素含量136 mg·kg-1,从播种至始收94 d(天)左右,早熟,每667 m2产量6 000~7 000 kg,可作为早熟育苗移栽或直播品种栽培。
  • 王安乐 邓稳桥 林佳福
    中国蔬菜. 2009, 1(18):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春泰苦瓜是以C0238为母本,Z0278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早熟长棒形苦瓜一代杂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第7~9节着生第1雌花,雌花节率高,节成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棒形,果实纵径32 cm,横径6.7 cm,果肉厚1.1 cm,瓜条整齐,果皮绿色,突状瘤,肉质脆,苦味中等,风味好,商品性佳。抗病抗逆性强,单果质量300 g左右,每667 m2产量为4 000 kg左右。适宜在长江流域地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