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13-08-1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王磊, 徐坤, 李秀
    中国蔬菜. 2013, 1(16):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姜古名薑,别名生姜、黄姜,为姜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为食用器官。姜既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姜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自然选择、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开展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姜新品种选育及良种保纯提出了建议。
  • 邹晨辉, 汤青林, 宋明, 王志敏
    中国蔬菜. 2013, 1(16):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花调控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很重要的过程。拟南芥分子遗传学分析表明,MADS-box 转录因
    子FLC、RNA 结合蛋白(FCA、FPA 和FLK)和mRNA 3′ 端加工因子(FY)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开花因
    子通过抑制FLC 表达来促使植物开花;RNA 结合蛋白通过转录后调控来调节FLC 的表达以调控拟南芥开
    花。此外,microRNAs 也参与这一过程。本文通过综述上述几个相关因子的调控过程,来阐述RNA 加工
    因子参与的拟南芥开花调控机理。
  • 试验研究
  • 刘志远, 张冀芳, 武剑, 梁建丽, 王晓武
    中国蔬菜. 2013, 1(16):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白菜品种Chiifu 为试验材料, 采用RT-PCR 技术, 克隆了3 个硫甙合成关键基因
    BrAOP2 基因的cDNA 序列(BrAOP2.1、BrAOP2.2、BrAOP2.3)。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BrAOP2.1
    与BrAOP2.2 的同源性为78%,BrAOP2.1 与BrAOP2.3 的同源性为74%,BrAOP2.2 与BrAOP2.3 的同源
    性为81%。通过32 份大白菜重测序数据分析了3 个BrAOP2 基因CD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与硫甙
    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2 份大白菜中共检测到7 种硫甙,其中4-戊烯基硫甙(GBN)
    含量和2-羟基-3-丁烯基硫甙(PRO)含量较高,分别占总硫甙含量的23.99% 和23.16%。在BrAOP2.1
    基因编码区检测到5 个变异位点,在BrAOP2.2 基因编码区检测到7 个变异位点,在BrAOP2.3 基因编码
    区仅检测到1 个变异位点。其中BrAOP2.1 基因的A1051G 变异位点与PRO 含量极显著相关,BrAOP2.2
    基因的A560G、C753T、A790G 和T927C 变异位点与PRO 含量显著相关,BrAOP2.2 基因的G825A 位点
    与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甙(4OH)含量显著相关。
  • 刘豫东, 高启国, 曾静, 张林成, 朱利泉, 任雪松, 王小佳
    中国蔬菜. 2013, 1(16):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TOF/MS 质谱技术在甘蓝柱头内鉴定出1 个受自花授粉诱导
    上调表达的BYPASS1 蛋白(BPS1)。利用PCR 技术扩增甘蓝BPS1 基因的编码序列,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 059 bp,编码352 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8.7 kD。氨基酸同源
    性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甘蓝BPS1 与拟南芥BPS1 亲缘最近,氨基酸同源相似性达85%;与烟草
    BPS2 关系较远。RT-PCR 检测结果表明:甘蓝BPS1 基因在开花前1~2 d 的花瓣、萼片、花药、柱头和
    叶片中均有表达,柱头中的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 定量PCR 分析结果表明:甘蓝柱头内BPS1 表达水平在
    自花授粉后逐渐升高,异花授粉后柱头内BPS1 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 张坤, 徐建飞, 段绍光, 庞万福, 卞春松, 刘杰, 金黎平
    中国蔬菜. 2013, 1(16):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接头连接介导的PCR 技术,以前期NBS profiling 试验获得的1 条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
    片段为基础,设计巢式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两侧序列。结果表明:基因组DNA 经DraⅠ酶切后,
    在已有536 bp 片段的左侧和右侧均得到序列延伸,右侧扩增得到2 301 bp,左侧扩增得到820 bp,去除
    边界序列后,向左延伸789 bp,向右延伸2 273 bp,拼接后共长3 443 bp。采用GENSCAN 进行基因预测,
    发现包含内含子在内的晚疫病抗性基因全长2 413 bp,在该预测基因 的UTR 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在马
    铃薯抗病和感病的基因型中扩增包含完整基因在内的2 571 bp 序列,发现该特异候选基因与晚疫病抗性相
    连锁。
  • 闫宁, 薛惠民, 石林豫, 范菁, 徐晓峰, 王志丹, 郭得平
    中国蔬菜. 2013, 1(16):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浙茭2 号(双季茭)的“雄茭”、“灰茭”和正常茭植株为试材,比较了“雄茭”、“灰茭”
    和正常茭植株的株高、叶数、分蘖数、植株地上部(叶片、叶鞘和地上茎)生物量和地上茎的质量、形态
    指标,同时研究了杀菌剂、水分、辐照等环境因子对“雄茭”和“灰茭”形成的影响,以及“雄茭”和“灰
    茭”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雄茭”植株最高,“灰茭”次之,正常茭最矮;正常茭和“灰茭”分蘖数和
    每墩植株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高于“雄茭”;正常茭单个地上茎的鲜质量和体积最大,“灰茭”次之,“雄茭”
    最小。田间施用杀菌剂可能是影响“雄茭”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辐照、干旱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灰茭”均
    可形成。“雄茭”和“灰茭”具有遗传稳定性。
  • 崔树松, 仪登霞, 杨丽梅, 方智远, 刘玉梅, 庄木, 张扬勇, 孙培田
    中国蔬菜. 2013, 1(16):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 个Cry1Ac 蛋白表达量不同的青花菜株系,研究了其对抗性小菜蛾和敏感小菜蛾的抗
    性和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实验室结果表明:在非Bt 青花菜对照上,抗性小菜蛾和敏感小菜蛾的存活率
    差异不显著;在Cry1Ac 蛋白表达量为167 ng·g-1 的Bt 青花菜上,敏感小菜蛾的死亡率达到100%,而抗
    性小菜蛾的死亡率仅为18%;在Cry1Ac 蛋白表达量为224 ng·g-1 和246 ng·g-1 的Bt 青花菜上,抗性小
    菜蛾和敏感小菜蛾的死亡率均达到100%。抗性小菜蛾和敏感小菜蛾在不同Cry1Ac 蛋白表达量的Bt 青花
    菜上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表明Cry1Ac 蛋白表达量对小菜蛾的产卵行为没有影响。温室试验结果与实
    验室结果基本一致。
  • 张毅华, 张晓燕, 崔瑾
    中国蔬菜. 2013, 1(16):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强,研究不同光强对黑豆芽苗菜生
    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暗培养相比,光强为3、9、15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下胚
    轴直径显著增加;光强为3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VC 含量显著增加;光强为9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 并且POD 活性显著提高。在3~15
    μmol·m-2·s-1 的光强范围内,黑豆芽苗菜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
    高于黑暗培养,并且各色素含量均随着光强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总体而言,3~9 μmol·m-2·s-1 的光强
    培养有利于黑豆芽苗菜的生长和部分营养品质的改善。
  • 杨丹妮, 王小丽, 黄丹枫
    中国蔬菜. 2013, 1(16):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无菌水培条件下,以普通白菜品种华王、五月慢为试材,设置4 个有机态氮甘氨酸浓度
    (2.5、5.0、10.0、20.0 mmol·L-1),以无氮处理作对照,测定普通白菜植株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
    速率及荧光参数等,探讨有机态氮甘氨酸浓度对普通白菜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普通白菜品种
    的植株鲜质量、光合色素含量在0~5.0 mmol·L-1 浓度范围内均随甘氨酸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后呈现降低
    趋势;华王净光合速率在2.5~10.0 mmol·L-1 甘氨酸处理下较高,五月慢净光合速率在2.5 mmol·L-1
    氨酸处理下最高;荧光参数各浓度甘氨酸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华王的Fv/Fm、ΦPSⅡ及qP 值
    各浓度甘氨酸处理下均显著升高,Fo 值在适宜浓度下显著降低,表现出更高光化学效率,而五月慢的光化
    学效率提高程度较低。
  • 付金锋, 董立峰, 杨雪, 史玉娟, 王凤宝
    中国蔬菜. 2013, 1(16):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菜用枸杞天精3 号一年生硬枝,在春季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插条长度、斜插和直插、
    正插和倒插、生根剂处理与否对其成活率和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条长度及正插 与倒插对天精3
    号扦插成活率和成苗质量有较大的影响,10 cm 插条的扦插成活率和成苗质量明显不及20 cm 和30 cm 插条,
    而20 cm 和30 cm 插条间正插的扦插 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均达96% 以上,且成苗质量也相近;倒插使扦
    插成活率降至80%,单株生枝条数与正插相比明显减少。斜插与直插处理之间、使用生根剂与不使用生根
    剂处理之间扦插 成活率和成苗质量均差异不显著。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天精3 号的适宜扦插方式为:将一
    年生枝条剪成20 cm 茎段,与地面成45°夹角正插 ,尽量避免倒插,不需使用生根剂处理。
  • 姜立, 张国斌, 张晶, 李杰, 郁继华
    中国蔬菜. 2013, 1(16):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施氮量对西北高原青花菜产量、水分利用效
    率和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产量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达2 035
    kg·(667 m2-1,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低氮(W3N3)处理高36.30%;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减少而显
    著提高,低水高氮(W3N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青花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水氮施用量的
    增加大体呈增加的趋势,但超过一定量后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不同水
    氮处理下0~20 cm 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磷钾肥的施用量
    远大于吸收量,土壤残留较多。综合评价,西北高原青花菜种植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效果最佳,即
    施氮量为27.6 kg·(667 m2-1、灌水量为83.52 m 3·(667 m2-1
  • 夏秀波, 王全华, 葛晨辉, 曹守军, 李涛, 姚建刚, 张瑞清
    中国蔬菜. 2013, 1(16):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嫁接黄瓜为试材,采用PCR-DGGE 技术研究了大葱伴生栽培对黄瓜根区土壤细菌种群的
    影响。结果表明:大葱伴生栽培对黄瓜根区土壤细菌种群有一定的影响;大葱伴生栽培降低了土壤细菌种
    群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且随着黄瓜的发育根区土壤细菌多样性也发生了变化。对DGGE 条带进
    行测序,结果表明:大葱伴生栽培黄瓜根区土壤细菌种群出现了某些细菌特有的序列,可归为4 个推测的
    细菌类群,分别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aceae)。
  • 白滨, 杨花莲, 何苏琴, 于安芬
    中国蔬菜. 2013, 1(16):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 年
    6~8 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 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
    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椭圆葡萄孢
    Botrytis elliptica(Berk.) Cooke。病菌菌丝在5~30 ℃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 ;30 ℃菌
    丝生长受抑制,菌丝褐化;35 ℃菌丝不生长,但在35 ℃培养7 d 后转放至20 ℃培养,可于5 d 后恢复生
    长。菌 核产生温度为5~25 ℃,菌核的产生时间、位置及大小在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温度及同一菌株的不
    同重复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幅。性孢子稀少至极丰富。分生孢子在自来水中20 ℃条件下3~5 h 即开始萌发,
    15 h 萌发率达50%~99%,通常萌发产生1~2 个芽管,并在孢子中间形成0~2 个隔膜。
  • 丁云花, 简元才, 余阳俊, 汪维红, 耿丽华, 康俊根
    中国蔬菜. 2013, 1(16): 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菌液接种法,利用Williams 鉴别系统,对采集自我国8 个省市14 个地点的18 份根肿病
    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采自云南魏山、盘龙、玉溪,重庆武隆,湖北长阳,山东青岛,陕西
    太白,四川郫县、彭州、什邡,上海嘉定,辽宁大连等地的16 份根肿病菌均为4 号生理小种;采自四川
    甘孜的根肿病菌为7 号生理小种;采自云南通海的根肿病菌为2 号生理小种。说明目前我国的十字花科蔬
    菜根肿病菌以4 号生理小种为主。
  • 叶建人, 王强, 赵学平, 陈海波
    中国蔬菜. 2013, 1(16):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番茄、瓠瓜、大白菜、花椰菜、辣椒、茄子、长豇豆、大蒜、芹菜和玉米为试材,研究了
    蜗牛对蔬菜和玉米的危害与趋向性。结果表明:蜗牛能啮食大白菜、花椰菜、瓠瓜、辣椒、茄子、玉米苗、
    芹菜等7 种作物,在移栽后1 d 即能取食,且有正趋性;番茄、长豇豆和大蒜上未发现蜗牛取食迹象,并
    有负趋性。蜗牛最喜欢啮食大白菜,趋性最强;其次是花椰菜;大蒜对蜗牛的负趋性最大。
  • 袁盛勇, 孔琼, 薛春丽, 田学军, 陈 斌, 沈登荣
    中国蔬菜. 2013, 1(16): 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b050230 菌株,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棕榈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的毒力,用浓度为3.0×108 个·mL-1 的球孢白僵菌
    孢子悬浮液接种8 d 后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6% 和83.25%,致死中时间
    (LT50)最短分别为4.43 d 和4.79 d,第8 天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106×105
    个·mL-1 和3.284×105 个·mL-1
  • 品种选育
  • 王朝莲, 邬丽雅, 丁海凤, 何伟明
    中国蔬菜. 2013, 1(16): 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旋2 号是以02-H203 为母本,以02-11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持续坐
    果能力强,膨果速度快,上下层果实差异小;果实长羊角形,基部褶皱重,青熟果绿色,果实纵径25~28
    cm,横径3.5~4.0 cm,果肉厚0.35 cm,单果质量80~100 g;辣味强,口感佳,耐贮运,每667 m2 产量
    3 500 kg 左右;抗TMV,中抗CMV、疫病,适宜南北方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 许端祥, 高山, 林碧英
    中国蔬菜. 2013, 1(16):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榕瓠1 号是以自交系90 为母本,以自交系22 为父本配 制而成的瓠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
    强,早中熟,以侧蔓结瓜为主,坐果性好,第1 雌花发生节位较低,春季栽培从播种至始收45~60 d(天),
    从开花到商品瓜成熟8~12 d(天),瓜呈棒形,瓜皮绿色有光泽,瓜长30~40 cm,横径5~7 cm,瓜形
    美观,单瓜质量500~600 g,品质优,产量3 500 kg·(667 m 2-1 左右,适宜福建省推广种植
  • 李烨, 张环宇, 谢立波
    中国蔬菜. 2013, 1(16):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哈农杂茄3 号是以12024-1-1 为母本,以T15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
    叶绿色,茎紫色;果实长棒形,纵径22.5~25.0 cm,横径4.0~4.5 cm,果皮黑亮,绿果环,果肉白色、细
    嫩,单株结果10~12 个,单果质量130~150 g;生育期105~110 d(天),对黄萎病、病毒病的抗性强
    于对照齐杂茄2 号,每667 m 2 产量4 000 kg 左右,适合在各紫长茄产区种植。
  • 张孟军, 李永义, 霍振国, 魏同科
    中国蔬菜. 2013, 1(16): 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脆50 是以不育系6A 为母本、以异型保持系DR9321 为第一父本、以自交系W532 为第二
    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型萝卜三交种。生育期50~55 d(天),植株生长势强,田间未发生病毒病和黑腐病。
    肉质根长圆柱形,纵径22.4 cm,横径5.8 cm,单根质量460 g。外皮绿色,光泽度好,商品性优。肉质浅
    绿色,脆嫩可口,甜味浓,品质优。每667 m2 产量3 000 kg 左右,适宜我国各萝卜产区秋露地和秋延后
    大棚、温室栽培,现已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累计推广种植750 h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