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数据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广泛应用于以下研究方向。农业育种:农业大数据基于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技
术,大大增加优良性状的识别率。通过提取有价值的SNP 分子标记,帮助育种学家建立SNP 分子标记数据库,快速筛选所
需要的基因片段。农业栽培:农业大数据能够给农业工作者提供“傻瓜式”一键到位栽培服务。根据手机等远程通信工具,
农业工作者可以轻松地站在田地里辨别土壤品质,选定最高收益的种植品种,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和最好的收获时间,并规
避气候、病虫害等风险,从而提供最佳的农业栽培建议,并大大提高农业栽培的效率和产量。农业病虫害:病虫害信息可以
存储在农业大数据中心,与环境影响因素、农作物生长情况一起作为数据挖掘的参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相关防治措施。
同时,基因型和表现型相关的农业大数据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加深人们对病虫害机理的研究,更好地防治病虫害。
农业气候、土壤和经济:农业大数据在产量、价格预测以及风险规避上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工作者
的收入,并充分利用土壤条件,同时规避气候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农业大数据带来了农业科学研究革新的新起点。可以
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大数据将彻底改变农业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并最终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辽宁省番茄生产规模大效益高,栽培品种类型丰富,优质化控制栽培规模逐渐扩大,但仍然存在出
口生产加工能力弱、病虫为害严重和规模化生产事故发生的现象。
2012 年重庆石柱县首次将辣椒种植灾害纳入保险,3 年来累计投保面积逾0.33 万hm2(5 万亩),
合作社或椒农自缴保险费62.4 万元,财政补贴145.6 万元,共为合作社或椒农办理理赔247 笔,
发放理赔款150 余万元,为椒农挽回了一定的损失。
2014 年南京市蔬菜总播种面积9.5 万hm2 (142.00 万亩),总产值52 亿元,基本形成了江北速生叶
菜、茄果类蔬菜,栖霞八卦洲芦蒿和水生蔬菜,近郊速生叶菜,江宁设施蔬菜,溧水有机蔬菜,高
淳食用菌等六大菜区。
:通过对国内与设施番茄施肥有关的57 篇文献中的79 个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目前设施番茄的氮肥投入量、氮
肥效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传统施肥模式下,设施番茄有机肥氮素投入量平均为617.0 kg·hm-2,化肥氮素投入量平
均为705 kg·hm-2,总氮投入达到1 313 kg·hm-2;优化施肥模式下的有机肥氮素投入量、化肥氮素投入量和总氮投入分别
为581.7、353 kg·hm-2 和936 kg·hm-2。优化施氮处理比传统施氮处理平均增产8%。传统施肥的氮肥偏生产力(PFP)、农
学效率(AE)、当季利用率(RE)平均值分别为155.7 kg·kg-1、28.0 kg·kg-1、9.5%。优化施肥模式下,氮肥偏生产力、农
学效率、当季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356.3 kg·kg-1、63.6 kg·kg-1、17.8%。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处理的菜田地力贡献率平均值
分别为72.9% 和70.4%,与传统施肥相比,优化施肥的化肥氮减量潜力很大。
:以43 份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瓜苗期进行低温处理(昼/ 夜温度为12 ℃ /9 ℃),以冷害
指数作为鉴定指标对其耐低温性进行评价。最终鉴定出7 份耐低温材料、10 份低温敏感型材料。对黄瓜低温处理后的冷害
指数(Y)与叶绿素降低率(X1)、可溶性蛋白增高率(X2)、MDA 增高率(X3)、脯氨酸增高率(X4)、POD 增高率(X5)进
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鉴定黄瓜耐低温性的回归方程:Y=0.433+0.671X1+0.005X2+0.121X3-0.733X4+0. 248X5。
在早春持续低温阴雨寡日照的天气下,以甬砧5 号嫁接的拿比特西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利用LED 灯、高压钠灯
于心叶刚长出时进行连续25 d 的补光,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结果表明,人工补光能明显促进西瓜嫁接苗的生长,补光17 d 起,
采用LED 灯和高压钠灯处理的砧木下胚轴长度和接穗下胚轴长度快速提高,嫁接苗整体株高增长显著,且叶面积增大,砧
木和接穗茎粗增粗,嫁接苗生物量积累加快,接穗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嫁接苗成活率提高,苗期猝倒
病等发病率降低。不同光源比较,LED 灯的效果优于高压钠灯,且长期运行的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也更低,是今后农业领域
最有前途的人工补光光源之一。
以茄子砧木品种茄砧1 号和接穗品种快圆茄为试材,采用显微观察等方法,研究不同夜温(19、24、29 ℃)对茄
子套管嫁接苗愈合速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 ℃昼温条件下,随着夜温的升高,茄子嫁接苗接合部愈伤组织细胞
层数增加,接合部直径增大,但维管束连接及愈合进程减缓,木质部输导能力减弱,愈合质量下降。夜温为19 ℃的处理,
嫁接后第13 天隔离层完全消失,维管束连接,愈合进程较快,木质部输导能力比夜温29 ℃处理提高了72.89%;夜温为29
℃的处理,嫁接后前9 d 愈伤组织产生较多,接合部直径明显增大,比夜温19 ℃处理提高了13.35%,但愈合进程较慢。综
上,在昼温29 ℃的情况下,夜温19 ℃最有利于茄子嫁接苗的愈合。
以黄瓜品种中农26 号为试验材料,以传统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作为对照,将造纸污泥、中药渣及香蕉茎叶残体
按不同配比混合堆肥处理后,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污泥复合基质总体
符合育苗基质的要求,其中T5 处理(造纸污泥∶香蕉茎叶残体=1 V∶1V)的复合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最高,生
长效果最好。且除株高外,出苗率、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干鲜质量、根冠比、G 值等各项生理指标均与对照(草炭∶蛭
石=2 V∶1 V)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黄瓜育苗基质使用。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连作障碍、蔬菜品质降低等问题,以北京郊区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基施木本泥炭及其他
添加物料作土壤调理剂,研究其对番茄产量、品质以及设施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本泥炭+ 苛性钾处理较常规
施肥处理番茄产量显著增加16.73%,果实VC 含量显著增加55.77%,同时明显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含量,提高
了pH 值,而单施木本泥炭、木本泥炭+ 米糠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施用木本泥炭及其他添加物料均有降
低土壤表层盐分累积的趋势。综上,施用木本泥炭及其他配合物料对设施番茄生长以及土壤改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木
本泥炭+ 苛性钾处理效果最佳。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就不同钾水平对盆栽茄子生物量和茄碱含量、累积量及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从植物营养角度控制茄子茄碱的形成和累积,达到改善茄子口感和风味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后茄子各器官以果实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施钾处理可使茄子果实中茄碱含量显著降低,果蒂、根、茎、花等器官的茄碱含量总体上也表现为降低。两个采收期茄子果实茄碱累积量均在施用钾肥后升高,以中量和高量钾处理影响最大,而果蒂、茎、花的茄碱累积量呈下降趋势。
茄子果实中茄碱分配最多,其次为叶片,花瓣分配最少。两个采收期果蒂、花等器官茄碱分配系数随钾水平增加而降低。施用钾肥能降低果实茄碱含量,但对茄碱在果实中的累积和分配有增加趋势。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
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 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 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
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
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 kg,分别比W1、W2 和W3 处理增产4.3%、23.3% 和47.9%,但与W1 处理差异不显著;
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 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 处理最优,W1 处理次之;W1 处理
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 kg·m-3,分别比对照、W2 和W3 处理高出10.3%、0.6% 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 处理在
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NBIN863 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效果,对番
茄植株的促生作用及在番茄根际周围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NBIN863 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温室防效达到54.48%;对番
茄植株具有促生作用,株高、根长和全株鲜质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49.10%、43.69% 和52.50%;该菌株能稳定在番茄根际
周围定殖,接种30 d 后,其定殖浓度为8.37×105 cfu·g-1。
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在生姜不同生长期施用5 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播种前用姜瘟
净水剂(黄芪多糖、小檗碱、紫草素≥ 2.8%)500 倍液、45% 代森铵水剂600 倍液、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5 000 倍液、
3% 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20% 噻菌铜悬浮剂500 倍液浸种,对生姜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浸种后在生姜出苗、三股杈、
大培土时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处理,对降低姜瘟病发病率均有效果,其中以姜瘟净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达92.6%;3% 克菌
康可湿性粉剂次之,为90.5%。除去用药成本,生姜收益以姜瘟净最高,每667 m2 为23 348.6 元。
以北京市1996~2014 年郊区露地菜田1 184 份调研报告和161 个土壤样本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京郊露地菜田施肥
种类、施肥量、养分平衡、土壤有效养分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与20 世纪90 年代相比,现阶段露地菜田施用的有机肥由
以厩肥、鸭粪和牛粪为主转为以鸡粪为主,化肥投入品种单一,偏施大量元素肥,缺少中微量元素补充;与20 世纪90 年代
相比,尽管现阶段年施肥量明显减少,年养分盈余程度明显减轻,但养分投入量仍与作物吸收规律不符,N、P、K 三大元
素投入比例不合理,氮磷养分盈余的现象仍存在。经评价现阶段露地菜田土壤碱解氮缺乏,速效磷含量过高,有效钾适宜。
美娇是以高代自交系E1023 为母本,以E1134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50
cm,开展度62 cm 左右。主茎第9~11 叶着生门茄。果实长棒形,纵径39.5 cm,横径4.9 cm,平均单果质量230 g。果皮墨黑色,
有光泽,籽少,品质好。耐热性较强,田间对绵疫病、褐纹病的抗性与对照华夏骄子和春秋双龙相当。适宜四川地区早春和
夏秋露地栽培。
早杂7 号是以J138-1-5-6-1-2 为母本,以Z2-3-5-8-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瓠瓜一代杂种。田间长势中等,早
熟性优;商品瓜长35 cm 左右,横径6.0 cm,单瓜质量0.6 kg 左右;瓜形匀称,瓜皮翠绿有光泽,品质好,VC 含量高,坐
果率高。适应性强,特别适合浙江、山东、福建等地保护地早熟栽培,也适合保护地秋延后栽培和露地栽培。
:国塔109 是以辣椒核雄性不育系ab06-102 为母本,以羊角椒自交系98199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
国塔109 可干鲜两用,生长势强,辣味强,果实为羊角形,果面光滑,果长15 cm 左右,横径2.4 cm 左右。鲜椒单果质量为
28~35 g,干椒单果质量为3.5~4.5 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自然脱水的干椒果面暗红光亮。抗TMV,中抗CMV 和疫病。
红鲜椒每667 m2 产量3 000 kg 左右,干椒每667 m2 产量400 kg 左右,适于我国西北、东北及华北露地干椒主产区种植。
临蚕11 号是以保山透心绿为母本、以青海11 号为父本,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通过穿梭育种方法杂交选育而成,是
国内首个育成的绿子叶春蚕豆新品种。生育期110 d(天)左右,早熟中粒,子叶翠绿色、特色明显,商品性好,株型紧凑,
株高100.6 cm 左右,有效分枝1~2 个,株荚数10~13 荚,株粒数25 粒左右,种皮有光泽、半透明,种脐白色,鲜粒百粒
重362.50±5.42 g。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优良,干籽粒粗蛋白含量31.42%,赖氨酸1.60%,淀粉42.60%。田间对根腐病的抗
性强于对照本地尕蚕豆,每667 m2 鲜籽粒产量610 kg 左右,适宜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无霜期短的高海拔寒冷阴湿
及农牧交错地区种植。
2015 年8 月,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价格波动
幅度较大,始终在高于2014 年同期的价位上运行。
由图1 可以看出:8 月1 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
的加权平均价为2.35 元·kg-1;8 月31 日为2.43
元·kg-1;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上涨3.40%。月初
的价格比2014 年同期的1.59 元·kg-1(张玉玺,
2014)上涨47.80%;月末价格比2014 年同期的1.77
元·kg-1(张玉玺,2014)上涨37.29%,同比涨幅
比7 月有所收窄〔7 月末价格同比上涨42.51%(张
玉玺,2015)〕,主要原因是2014 年8 月菜价波动
上行,且环比涨幅较大,而2015 年8 月菜价虽然
也波动上行,但环比涨幅略小于2014 年同期。
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2015 年8 月
蔬菜供应量同比增加,产地批发价环比止跌上涨。
9 月,预计蔬菜供应总体稳定,产地批发价将继续
小幅上扬。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是一
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美国、德国、巴拿马、
韩国、新西兰、西印度群岛等地均有发生和报道。
1960 年在我国江西省首次发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
迄今为止,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遍及全国,在温室、露
地均有发生且不断加重。黄瓜棒孢叶斑病成为我国
黄瓜栽培中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田间叶片发病率为
10%~25%,严重时可达70%,甚至100%。各地
的研究报道也主要局限于多主棒孢对黄瓜叶片的侵
染,如辽宁海城、河北青县、豫东地区等地,而未
见该病菌对黄瓜茎部侵染的详细报道。2008~2009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
组在山东、辽宁蔬菜保护地田间调查曾观察到多主
棒孢侵染茄子茎秆的田间症状。
2014 年以来,课题组在广东茂名、山东寿光、山东
兰陵等地的黄瓜产区调查时发现,黄瓜茎部有被多
主棒孢侵染的现象,且为害日益加重;引起的黄瓜
棒孢茎腐病田间发病严重,部分田块发病率达50%
以上。
设施生姜高产栽培是安丘生姜产业发展
的一项创新实用技术,已在安丘市推广种植
1.1 万hm2(16.5 万亩)左右,通过采用大拱
棚+ 小拱棚+ 地膜的三膜覆盖方式,创造了
每667 m2 产量13 243.5 kg 的高产纪录。
叶用薯尖保护地周年栽培,1 次扦插,可
连续采收2 a(年),且在早春能抢早10 d(天)
左右上市。该种植模式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
经济效益高,每667 m2 年产值约4 万元。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包
括辣椒规模制种的生产组织形式、品种接茬方
式、气候生态条件、主要生产设施类型和制种
关键技术。该技术体系采用双株定植能保证母
本密度和整齐度,采用专用授粉器能完成高效
率的杂交工作,节约人工成本。
甘肃省定西市借鉴内蒙古马铃薯机械起
垄、机械覆膜、机械覆土栽培技术模式,结
合定西马铃薯原种繁育生产实践,总结出一
项集平整土地、开沟施肥、起垄播种、铺膜
覆土到杀秧收获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技
术,每667 m2 较当地半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动
力7.9 个,增产500~1 000 kg,纯收益增长
90.8%。
苏菜豆3 号具有中熟、高产、抗病等优点,
花白色,荚绿白色,结荚集中,荚长22~30
cm,单荚质量12.5 g。播种至采收嫩荚约60
d(天),采收期20~25 d(天),一般每667
m2 产量2 500 kg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