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甘蓝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除耕整地、育苗和田间管理(灌溉、植保)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撒施基肥、移栽及采后加工环节部分实现机械化外,收获环节基本为空白。整体来看,仍未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产业闭环链。今后应面对生产和消费现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完善产业标准,突破装备技术瓶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分区分类逐步推进和示范推广。
河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依据FAO 统计数据及《河南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地位的变化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寿光日光温室从1989 年建造的第一代日光温室,至今已更新换代到第七代,每一代的改进使日光温室的保温性、操作性、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温室的长度、跨度、温室内高度,墙体厚度,覆盖材料,机械化设备的应用等方面。随着建设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智能化设备的普遍应用,将会带动日光温室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温室内环境控制性、温室整体操作性、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改进。
为了明确灌溉量对番茄品质的调控效果,利用限根槽培无土栽培系统,对不同灌溉量(2.0、1.6、1.2、0.8、0.4 L · d-1)下番茄的生长、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品质及代谢相关酶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显著抑制了番茄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也均显著降低;但果实中葡萄糖、果糖、VC 含量及糖酸比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灌溉量的减少降低了番茄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蔗糖的含量。利用熵权法和TOPSIS 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番茄在限根栽培下的最佳日灌溉量为0.8 L。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针对南疆地区春季多沙尘、温室内光照不足的问题,以番茄NS3389 作为试验材料,以LED 为补光光源,研究当地时间6:00~22:00 期间内较低光强(100 μmol · m-2 · s-1)持续补光(T1),揭帘之前与盖帘之后较高光强(200 μmol ·m-2 · s-1)补光(T2),以及揭帘后室内光强低于150 μmol · m-2 · s-1 时自动补光(100 μmol · m-2 · s-1,T3)的叶背补光效果。结果表明:补光可有效提高番茄叶片光合性能和自身光保护能力。T1 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补光处理通过缓解气孔限制因素,进而提升叶片光合作用。监测不同处理下功能叶片的固碳效应,结果表明,T1 和T2 处理的叶片光合产物用于果实干物质形成的部分在各叶片中占比均较高,且远离果穗的衰减幅度较小,固碳效果稳定性好。补光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缩短开花时间、增加果实产量。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1 和T2 处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南疆设施番茄生产的有效补光模式推广应用。
采用控温电伴热加热系统对根系直接进行加温,设置基质加热温度分别为22、28、34 ℃,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根系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对无土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椰糠作基质时,22、28、34 ℃的加热温度可在夜间使基质内中心位置平均温度分别提高到22.4、29.8、35.2 ℃; 与不加温对照相比,22 ℃和28 ℃加温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单株产量,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干质量和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显著提高;22 ℃加温处理中番茄植株的单株能耗为11.33 kWh,明显低于28 ℃处理的14.86 kWh,节能效果最优。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 值为1.76,与燃煤锅炉加温相比节能23.4%。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温,温室白天平均温度可达23.09 ℃,夜间8.68 ℃,比对照温室分别提高6.95 ℃和3.99 ℃,增温效果明显;温室白天平均相对湿度为47.45%,夜间为70.02%,比对照温室分别降低18.56、18.75 个百分点,除湿效果明显。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选择白光(W)及红光(R)、蓝光(B)、绿光(G)3 种LED 光源组成6 种不同比例组合光R9B1(9∶1,灯的数量比,下同)、R8B2、R7B3、R9G1、R8B1G1、R7B2G1,研究不同LED 光源延时补光对冬春季日光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照LED 光源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其中R7B2G1 的效果最为显著,与不补光对照相比,茎粗增加27.42%,全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17.84%、30.91%,壮苗指数提高57.61%;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等也显著提高。综上,在红蓝光源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绿光,能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为了加强对温室内部光温环境的控制,促进乌鲁木齐日光温室春季蔬菜合理生产,对春季乌鲁木齐典型天气下温室内部、土壤与温室前部、中部、后部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光照日动态变化、墙体温度以及热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早春日光温室内部光照条件较好,晴朗天气下12:00~16:00 光照强度最高可达55 554 lx,温度最高可达48 ℃。温室内部光照分布不均,晴天前部光照强度较后部高8 000~12 000 lx,温室距地面150 cm 高度的光照强度平均比50 cm 处高10 000~16 000 lx,呈现距离温室薄膜越近光照越强的特点。从温室跨度方向来看,晴天温室后部温度略高于中部和前部。温室后墙具有保温蓄热的能力,单位面积墙体蓄热量分别为1.97 MJ · m-2,放热量为0.79 MJ · m-2,放热量为蓄热量的40.10%;土壤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滞后时间也增加。
以脱毒嘉定白蒜为试材,研究水肥供给对组培苗和组培鳞茎的生长及原原种质量的影响以及继代次数和组培鳞茎播期对原原种质量的影响,然后进行脱毒原种和常规蒜种的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水肥供给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组织类型为组培鳞茎、32 孔穴盘、灌溉时间为30 min、补肥间隔为14 d);15 代组培鳞茎相比8 代组培鳞茎更适合用于嘉定白蒜原原种繁育;相对晚播有利于提高原原种鳞茎中正常分瓣比例,但是显著影响鳞茎生物量的积累;在生产比较试验中,脱毒大蒜原种各项生长指标以及鳞茎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蒜种。试验结果为实现嘉定白蒜脱毒种苗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春、夏两季温室栽培,研究不同基质厚度(6、10、14 cm)对叶用莴苣根系环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越厚,叶用莴苣根系温度和基质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小;10 cm 和14 cm 处理的叶面积、叶片数均优于6 cm 处理,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VC 含量亦均显著高于6 cm 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6 cm 处理。综合考虑栽培架承重及成本投入,10 cm 厚度的育苗基质与羊粪(3 V∶2 V)复混基质适用于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
针对目前生产上脱水加工结球甘蓝品种缺乏等问题,通过8 a(年)的杂交和回交途径,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不育系及高代自交系,并开展组合配制及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2 个鲜食加工兼用型中熟结球甘蓝新品种苏甘38 和苏甘40。为了解上述2 个新品种在宁波市的适应性,于2017~2018 年进行了试种试验,结果显示,苏甘38 和苏甘40 均适合宁波地区种植,其中,苏甘40 的表现更优,适于秋季种植,苏甘38 适于春季种植。
铁砣是以自交系T3-106 作母本、自交系Y12-105 作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生长势强;成熟果大红色,果皮光亮,单果质量150~17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0%,可溶性糖2.99%,可滴定酸0.63%,糖酸比为4.75,VC含量116.0 mg · kg-1,番茄红素21.9 mg · kg-1;产量5 000~6 000 kg ·(667 m2)-1,高抗枯萎病,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病(TMV)。适宜在华南产区春秋两季种植。
银冠2 号是以自交系M5 为母本,以自交系F4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熟厚皮甜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强健,坐果整齐,成熟一致。早春塑料大棚栽培全生育期约100 d(天),每 667 m2 产量3 600 kg,单果质量2.6 kg;露地栽培全生育期约95 d(天),每 667 m2 产量3 850 kg,单果质量3.5 kg。果实发育期45~50 d(天),果实短椭圆形,果皮白色覆有细密网纹,果肉绿色,肉厚6.0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3%,肉质细腻,清香爽口。田间对甜瓜白粉病、霜霉病和蔓枯病的抗性与对照银帝相当。成熟时不脱蒂,果皮坚韧,耐贮运性好。适宜甘肃及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露地和保护地种植。
苏科糯1505 是以自交系JSW13841 为母本,自交系JS0686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甜糯型鲜食玉米一代杂种。株高224 cm,穗位高 102 cm。果穗锥型,穗长18.9 cm,穗粗4.6 cm,每穗13.8 行,每行32.6 粒;穗轴黑色,籽粒黑色,甜、糯籽粒比例为1∶3。食味品质优良,蒸煮口感香甜黏糯。高产稳产性好,一般每667 m2鲜穗产量800~1 000 kg。中抗大斑病,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摘86 d(天),适宜在江苏各地种植。
棉铃虫在西瓜作物上造成严重为害的报道较少。2019 年秋季在北京发现第3代棉铃虫严重为害棚室西瓜的花蕾和幼瓜,蛀果率达20%~40%,应该予以关注和警惕。采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等化学药剂可有效控制棉铃虫低龄幼虫的为害。
新型庭院蔬菜立体复合栽培设施将不同层栽培床按梯形组装,每层栽培床分块布置,能够实现高秧类、矮秧类、喜阳类、耐阴类、耐热类等蔬菜同时种植,且便于轮作,有效提高了设施空间利用率;利用双层覆盖、庭院建筑挡风确保设施内温度,可在西藏海拔近4 500 m 的地方实现叶菜类蔬菜安全越冬生产。
在冀中地区,“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已经使用超过30 a(年),钢架连栋结构大棚、钢架保温型大棚、钢架双拱双膜保温型大棚等适宜不同用途的新型塑料大棚近年来得到推广应用,可根据大棚结构、早春和秋末冬初棚内温度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合理安排茬口,错季上市,取得很好的效益。
山东沂南县对老旧大拱棚进行改造升级,新建设的双膜双结构大拱棚坚固耐用、空间大、操作方便,保温性好。探索出的双膜双结构大拱棚黄瓜—芹菜栽培模式实现了大棚蔬菜的周年生产,早春黄瓜可提前30~40 d(天)定植,提早上市,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应用双层宽体大棚实行早春西瓜—伏季水芹—草莓—早春莲藕—秋冬青花菜两年五茬绿色高效生产模式,能够缓解蔬菜生产中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同时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每667 m2产值77 500 元。
连豌1 号是蔓生品种P2 的变异单株经过系统选择育成的矮生食荚豌豆新品种。株型直立紧凑,株高67.68 cm,荚长70.62 mm,荚宽13.16 mm,鲜荚籽粒饱满,呈圆柱形,口感脆嫩,商品性好,每667 m2 鲜荚产量600~700 kg。种植区域广泛,简单搭蔓即可,易进行轻简化栽培。
通过对中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且兼具生产价值和消费价值的优良中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解决了当地中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选择较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