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5-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李胜利,黄伟,苏鹤,宋元冬
    中国蔬菜. 2022, 1(5):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的资源性约束因素逐渐增强,河南作为粮食和蔬菜生产大省,应稳定布局、挖掘潜能,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优势设施蔬菜产区产业升级,提高设施蔬菜生产和管理的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强技术的创新集成与推广,创新园区高效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 王妍,刘莹,乔立娟,安宁
    中国蔬菜. 2022, 1(5):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坝上地区是河北省重要有机蔬菜产区及全国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区,具有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以及生态资源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水资源匮乏、品牌价值低、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节水高效种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创新营销渠道等建议。
  • 黄峰华
    中国蔬菜. 2022, 1(5):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黑木耳产业正处于新一轮扩产周期,2020 年黑木耳产量、价格和产值均达到近 5 年(2016—2020 年)高。黑龙江、吉林两省为黑木耳主产区,福建省近年来黑木耳产业增长较快,跃居全国第三。电商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零售模式,依托电商把优势资源与全国大市场对接,推动黑木耳产业、品牌在国内外的传播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黑木耳现货市场的发展状况对电商平台销售特征进行了分析。
  • 研究论文
  • 蒋伟,卢丽丽,包丽仙,李秀芬,杨绍英,杨荣凯,杨美青,李先平
    中国蔬菜. 2022, 1(5): 1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快速有效筛选抗马铃薯 Y 病毒种质,加快抗病毒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本试验对引自美国的 9 个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杂交组合后代进行 PVY 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并通过 PVY 人工接种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的 9 个杂交组合 852 个株系中,共有 4 个组合 163 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 Ryadg 分子标记 RYSC3,占比 19.13%;7 个组合 330 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 Rysto 分子标记 YES3-3A,占比 38.73%。其中,2 个组合 42 个株系中同时检测到 2 种分子标记。人工接种 PVY 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抗 PVY 的比例为 92.73%;不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感 PVY 的比例为 28.57%。PVY 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RYSC3 和 YES3-3A 能够较准确地鉴定马铃薯 PVY 抗性资源,有助于早期选育抗马铃薯 Y 病毒种质资源。同时,本试验筛选获得 10 份高产、稳产的抗 PVY 薯条加工型马铃薯资源,可以为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具有 PVY 抗性和适于薯条加工的亲本材料。
  • 邹虎成,李玉洪,覃柳兰,庄映红,滕献有,潘玲华
    中国蔬菜. 2022, 1(5):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在 ty-5 基因编码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 ty-5 基因的功能标记,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病自交系 t33-14、感病自交系 t2301、t33-14 × t2301 的 F2 株系和不同来源的 26 份番茄材料进行基因型鉴定,并进行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功能标记 TySNP 能准确地区分育种亲本以及杂交后代群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病材料纯合基因型、感病材料纯合基因型以及感病杂合基因型,且不同的基因型跟表型能较好对应吻合,可对杂交后代进行有效选择。因此,功能标记 TySNP 可用于番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为定向改良番茄品种对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提供分子辅助育种手段。
  • 李彤,杨晶晶
    中国蔬菜. 2022, 1(5): 2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FLAs)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起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辣椒 FLA 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树、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辣椒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到 25 个辣椒 FLAs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 9 条染色体上,并分为 3 个亚族;大多数辣椒 FLA 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以酸性为主,并定位在细胞膜上;该家族成员在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激素响应、逆境胁迫响应、光响应等和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 石延霞,王朵, 张旭娟,施建军, 路雅静, 谢学文,柴阿丽,李磊,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22, 1(5): 3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8—2020 年,杭州佳慧芦笋种植基地疑似发现芦笋茎枯病危害,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该病害为芦笋茎枯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该病原菌与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同源性为 100%,鉴定为天门冬拟茎点霉。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该病菌菌丝完全抑制,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 为 0.13 μg · mL-1。盆栽试验验证,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茎枯病防治效果最好,达 94.56%,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高效药剂。
  • 闫文渊,秦军红,段绍光,徐建飞,简银巧,金黎平,李广存
    中国蔬菜. 2022, 1(5): 4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水分亏缺对不同熟性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 4 种土壤相对含水量(W1,75%~85%;W2,55%~65%;W3,35%~45%;W4,15%~25%)对不同熟性的 7 个马铃薯品种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各器官鲜质量、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水分胁迫下,早熟品种株高、胞间 CO2 浓度平均下降幅度均大于晚熟品种。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 15%~25%)下早熟品种单株结薯数量与单株产量平均下降幅度均
    大于晚熟品种,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平均下降幅度均小于晚熟品种。综合各指标可知,在轻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 35%~85%)下早熟和晚熟马铃薯品种均可种植;重度干旱胁迫下,更适宜栽培晚熟马铃薯品种。
  • 张铉哲,赵雪,陈苏慧,徐浩然,任雪琦,朱二龙
    中国蔬菜. 2022, 1(5): 5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8—2020 年,从黑龙江省 6 个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鹤岗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和鸡西市)采集马铃薯疮痂病薯块,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马铃薯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萝卜幼苗法进行分离菌株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 16S rDNA 序列对疮痂病菌进行分类鉴定,并进一步分析了致病菌的 PAI 致病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从 6 个市采集到的154 份马铃薯样品中分离鉴定获得 263 株链霉菌致病菌株,共有 5 种,为 S. scabies、S. acidiscabies、S. bottropensis、S. rocheiS. lavendulae。其中 S. scabies 是优势菌株,S. bottropensis、S. rochei S. lavendulae 是黑龙江省首次报道的马铃薯疮痂病菌。通过对致病链霉菌进行 PAI 致病基因(txtAB、tomA、nec1)的 PCR 扩增,共检测出 2 种致病基因类型 txtAB+/tomA+/nec1+ 和txtAB-/tomA+/nec1+
  • 李玟,傅敏杰,方月,张萼,祝彪,朱志玉,吴建国,朱祝军,王云霞,朱月清,李洁
    中国蔬菜. 2022, 1(5): 6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新型紫外(UV-B)育苗补光灯在茄子育苗应用中的效果,以杭茄 1 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紫外补光(兼具低剂量 UV-B 波段)、普通补光及不补光(对照)3 个处理,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茄子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并通过开展 UV-B 补光对病原菌活性的室内测定和苗期致病力的试验,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茄子幼苗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补光和普通补光处理的茄子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和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紫外补光处理的幼苗指标最优;紫外补光处理后,茄子幼苗的灰霉病、炭疽病和早疫病病情指数大幅降低。综上,在大棚内适当进行紫外补光能够有效抑制植株徒长,增大叶片面积,提高壮苗指数,增强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 武隆楷,姜玥珊, 冯倩,孙敏涛,闫妍,李衍素,贺超兴,于贤昌,王君
    中国蔬菜. 2022, 1(5):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油亮型密刺黄瓜 21-19 为试材,设置根施清水及 3‰、5‰、7‰甘氨酸共 4 个处理,研究甘氨酸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根施甘氨酸处理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增加了果实产量,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糖和 VC 含量,表明根施甘氨酸可以通过提高黄瓜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能力促进增产,同时改善品质。鉴于经济性考虑,以每株根施 3‰浓度的甘氨酸效果最佳。
  • 韩贝贝,王宝驹, 佟静,刘明池,武占会,孟艳玲,刘宁
    中国蔬菜. 2022, 1(5): 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培韭菜风味不及土壤栽培韭菜,其原因在于风味前体物质 CSO 积累不足。为提升水培韭菜风味,将 4 种参与CSO 生物合成的氨基酸(缬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酸)添加到营养液中,研究 4 种氨基酸对水培韭菜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处理对光合色素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影响不大,而对韭菜生长指标、产量及辛辣度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以谷氨酸处理效果最佳,不但能显著促进韭菜生长,增加产量和 VC 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 4个韭菜 FMO 基因表达,韭菜辛辣度提升至土壤栽培产品水平。综上所述,在营养液中添加 1 mmol · L-1 谷氨酸,能够有效改善韭菜品质,增加产量,显著提高辛辣度,提升韭菜风味。
  • 窦海杰, Genhua Niu,Mengmeng Gu,Joseph Masabni
    中国蔬菜. 2022, 1(5): 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远红光代替部分光合有效辐射对植株生物量和叶片花青素、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绿叶罗勒为研究对象,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内保持总光量子通量密度为 230 μmol · m-2 · s-1、光周期 16 h/8 h(昼 / 夜)的条件下,测定远红光代替部分光合有效辐射对绿叶罗勒植株光合、形态、生物量和叶片花青素、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远红光处理的绿叶罗勒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了 6%~23% 和 4%~28%,株高和开展度分别提高了49%~65% 和 10%~17%。远红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部分光源下的罗勒叶片和整株的花青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了 21%~44%,对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无显著影响。
  • 邬刚,孙义祥,俞飞飞,陈俊阳,袁嫚嫚,王家宝,葛治欢,董言香
    中国蔬菜. 2022, 1(5):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化肥减量在茭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皖茭 1 号为试材,比较农户习惯施肥(CK,100% 化肥和鸡粪配施)和 3 种化肥减量模式(T1,70.9% 化肥和高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2,70.9% 化肥和中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3,70.9% 化肥、中量生物有机肥和腐热饼肥配施)对茭白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CK 相比,化肥减量模式(T1、T2 和 T3)处理的茭白产量变化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分蘖数,促进了茭白提前结茭,显著提高了单茭质量和茭白品质;且以T3 处理的提质增收效果最佳,单茭质量和茭白还原糖、VC 含量以及肥料效益较 CK 分别增加 20.7%、62.2%、47.9% 和 8.1%。
  • 品种选育
  • 张保才, 张秀荣,郭超哲,李金,任丽,孙俞洪
    中国蔬菜. 2022, 1(5):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迪 363 是以自交系 09FP-125 为母本,以自交系 FP05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中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始花节位为第 8~9 节,定植至始收 79 d(天)左右;果实近圆形,横径 8.2 cm 左右,纵径 6.2 cm 左右,成熟果红色,无绿果肩,单果质量 240~26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6%,番茄红素含量 59.8 mg · kg-1(FW),VC 含量 163.0 mg · kg-1(FW),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南方根结线虫、烟草花叶病毒病,抗灰叶斑病、叶霉病,每 667 m2 产量 8 000 kg 左右,适合四川平坝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 张馨宇,王艺琏,杜雪晶,张志博,张伟春
    中国蔬菜. 2022, 1(5):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紫纤 1 号是以自交系 16A55 为母本,以自交系 16A6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直立,始花节位为第 10 节左右,定植至始收 50 d(天)左右;果实长条形、顺直,纵径 31 cm 左右,横径 5.5 cm 左右,平均单果质量 293 g,果皮深紫黑色,光泽度好,果肉绿白色;果实鲜样 VC 含量 74.3 mg · kg-1,花青素含量 1.88 mg · kg-1,粗纤维含量 1.05%,田间对黄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紫丽人,每 667 m2 产量 4 500 kg 左右,适合辽宁地区春保护地栽培。
  • 王德贤, 霍建泰,逯建平,刘娟,逯文生,卢子明,温宏昌,李鹏奎,霍建平
    中国蔬菜. 2022, 1(5):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椒 24 号是以自交系 15129 为母本,以自交系 15139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干制辣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 96 cm 左右,早中熟,定植至红熟 90 d(天)左右,平均单株结果数 32.4 个,老熟果深红色;果实线形,果面皱,果长 22 cm 左右,果肩宽 1.5 cm 左右,辣味强,干椒总辣椒素含量 3.29 g · kg-1,VC 含量 176.05 mg · kg-1;中抗疫病、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花叶病毒病(TMV),平均单果质量 13.1 g,每 667 m2 干椒产量 360 kg 左右,适宜甘肃、新疆等地露地栽培。
  • 王磊,刘金文,田金相,张趁玲,王金方,王文斌,田超远
    中国蔬菜. 2022, 1(5):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田 L5K 是以自交系 LA304 为母本,以自交系 LA7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果型西瓜一代杂种。中晚熟,早春茬栽培全生育期 103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 35 d(天)左右;秋延后栽培全生育期 81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 28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易坐瓜,果实近圆形,瓜皮浅绿色覆深绿色锐齿形条带,有少量蜡粉,果皮厚 1.0 cm 左右,瓜瓤红色,不空心,瓤质酥脆,口感甜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0%~14.0%,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0.3%~11.2%,单瓜质量 5 kg 左右。中抗枯萎病,每 667 m2 产量 6 000 kg 左右,适宜河南地区春、秋保护地种植。
  • 栽培管理
  • 尚庆茂,王希波,张伟丽
    中国蔬菜. 2022, 1(5):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瓜类蔬菜是我国栽培的主要蔬菜,本文列示了目前国内瓜类蔬菜生产主要品种,介绍了瓜类蔬菜集约化育苗种子处理、幼苗生长发育各阶段管理要点,针对瓜类蔬菜“带帽”率高、易徒长等问题,从多维度提出了技术对策。
  • 孙周平,富宏丹,余朝阁,刘兴安,宋卫堂,田素博
    中国蔬菜. 2022, 1(5): 11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日光温室番茄南北垄栽培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问题,基于“设施 - 农机 - 农艺”融合,创新了东西垄宜机化生产关键技术,包括宜机化日光温室结构,配套环境调控与生产装备,定植前机械化作业,幼苗机械化移栽,定植后的环境、水肥、植株、植保和采收等轻简化管理。
  • 邓英,王青青,陶莲,王天文,文林宏,李桂莲,孟平红,王会科,王娟娟
    中国蔬菜. 2022, 1(5):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贵州低热河谷地区菜—稻—菜水旱轮作模式可缓解土壤连作障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每 667 m2 农药用量减少 30% 以上、化肥用量减少 20% 左右,年收益是当地传统水稻—油菜种植模式的 5~7 倍。
     
  • 朱春晖,郑金玉,周书栋,李雪峰,郑井元
    中国蔬菜. 2022, 1(5):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陶岭三味辣椒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属中晚熟尖椒品种,具有辣、香、甜的特点,适宜鲜食、剁制、酱制和干制。经过提纯复壮,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提升,平均每 667 m2 产量达 1 500 kg,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已成为湖南新田县重要的扶贫支柱产业。
  • 郑军伟,董文会,别笑宇,徐世跃,周建华,吴焕章
    中国蔬菜. 2022, 1(5):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春马铃薯—夏青贮玉米—秋萝卜轮作模式利用机械轻简化栽培可节约用工,实现高效生产,青贮玉米收割后的根茬旋耕还田后能减轻连作障碍,每 667 m2 总产量和收益比常规小麦 + 玉米种植模式增长近 10 倍。